教工风采
Teacher
教工风采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工风采 > 正文

志在一流——2021年同济大学“追求卓越教师奖”获得者戈宝学教授速写

同济大学教师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1-05-25浏览次数:

2021年同济大学“追求卓越教师奖”获奖名单上,我校医学院教授、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结核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戈宝学名列其中。“他志在一流,科研成绩亮眼,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这次得奖实至名归。”该奖项评审委员说。

今年年初,2020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发布,戈宝学团队的“结核菌免疫逃逸机制被揭示”榜上有名。这是该团队2020年1月与上海科技大学饶子和院士团队合作在Nature国际期刊上发表的关于结核病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显示,结核分枝杆菌的重要毒力因子Rv0222分泌蛋白,只有在被宿主泛素链接酶催化,发生泛素化修饰(即伪装,披上羊皮装成羊)后,才能招募抑炎蛋白分子(培养出“内奸”),阻断宿主抗结核免疫通路。该研究拓宽了人们对于泛素化系统在感染性疾病调控中的认识,同时研究完整阐述了结核分枝杆菌利用宿主成分抵御宿主攻击的免疫逃逸机制。由多位院士组成的评审专家组给出的上榜理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至今还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深入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并研发新型疫苗和药物是解决结核病防控的关键。该研究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基于功能的筛选,找到了结核菌新的效应蛋白,明确Rv0222可以抑制宿主炎症反应,为结核菌的免疫功能机制研究提供有效且可行的筛选方案。

长期以来,戈宝学领导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结核病的转化医学研究,近年来该团队连续在Nature、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一系列高水平成果。2018年,团队成员郑瑞娟副研究员等在戈宝学指导下,与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等单位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布了两个新的结核病易感基因,为结核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个体化诊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支持。“为探索新的结核病易感基因,我们通过对3个独立人群(包括8039例样本)进行了三阶段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最终得出上述结论。”戈宝学介绍,研究为结核病药物靶点研发、疾病预防与诊疗提供新的契机,为实现结核病的精准诊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着一系列高水平成果的发表,他带领的上海市结核病(肺)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喜报频传。刘海鹏,先后获得国家优青、浦江人才、曙光计划等称号,现在已经成长为该院转化医学中心副主任和中心实验室副主任;王琳博士在读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获邀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毕业后继续在团队从事科研工作,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Nature、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各1篇,获得国家基金委青年基金等多个人才项目;吴向阳博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和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奖”等荣誉;周逸龙博士获院长特别奖、EMBO奖学金,入选2016年优博培养计划,目前在德国马普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生培养,重在创新能力,我们的做法是平日里定期举办文献讨论、小组讨论、大组演讲;国内外学术会议,号召、鼓励带奖励,学生们带着成果、带着想法前去参加,回来时收获满满。”戈宝学说得很实在。采访中,多名研究生告诉记者,戈老师营造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积极交流的团队氛围,是我们成长的空气和阳光。正因为如此,从团队里毕业的30多名研究生,接连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院长特别奖、EMBO奖学金、优博培养计划等荣誉,成为中科院等著名学术机构的教授和研究员。即使到了基层岗位,为人民服务同样成绩突出,如莫海平获评四川省绵阳市2019年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先进个人。

戈宝学所说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就包括他和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肖和平教授和沙巍教授等临床专家一起连续多年共同主持的“华夏结核病论坛”。论坛不仅吸引了海内外著名的结核病基础、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专家参与,全国数百余位结核界同道及海外结核病专家也是年年前来参会。“会议在上海举行,学生们全程参与、提供服务,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国家政策、研究进展、护理秘笈、新药研发的最新进展一会尽收,年轻人动手能力强,越早参与就越早受益。”戈宝学说,这也正是他乐此不疲办会的重要原因。

研究生这样培养,本科生呢?戈宝学不但主讲理论课、免疫学两门基础课程,还和医学院戴亚蕾教授等一起开设并主动承担了“现代免疫学实验”这一创新实验课程。他说,吸收知识是为了创新,创新过程也就是激发情怀的过程,只有心怀国家、心系苍生,才能练成“大医”。为此,在动手的环节,他以上海市以及国家各类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为导向,指导本科生照着比赛练、比着冠军的成绩确立自己的目标,年深月久,小白兔蜕变成小白马,他的学生中多人多次获得国家和上海市科技创新奖项。即将毕业的赵崧辰说:“我难忘的是在戈老师实验室学习的那段时光。戈老师指导我以《抗结核药物A12作用的靶点及其分子机制探索》为题申报获得2017年的国创项目。接下来,实验过程中,戈老师从实验思路到手法,事无巨细,悉心指导,每周两次的组会,我也被邀请参加,听得我常常茅塞顿开。最终,我们小组在2018年5月获得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

“王老师,您的新药试验进展如何?”记者问王琳博士。目前,她继续着结核菌免疫逃逸机制项目,正在筛选清除“内奸”的药物。

“有几个药物在动物上做了实验,效果还不错,目前部分已经申请专利。其中一个药物正在和附属肺科医院结核科沙巍主任、杨华副研究员等一起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工作中。”王琳说。